微信扫码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返回顶部
 
网站首页

工艺巧夺天工 文化博大精深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3218 更新时间:2016年12月23日17:00:46 打印此页 关闭
 百虎’贺文博”一句霸气的宣传语,让张建旺带来参加第二届山西文博会的一百只布艺老虎更显威风。

  张建旺,长治市郊区故漳镇故南村人,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锦绣坊创立者。锦绣纺的当家绝活就是色彩鲜艳、活灵活现的布艺老虎。

  长治市郊区故漳镇故南村,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文明古镇。当地自古以来,就有崇虎、做虎的风习。张建旺从小就生活在这个“布虎村”的艺术氛围中,深受乡土技艺的浸染,对本乡本土的传统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。1995年他投资创办了锦绣坊。从此,聘请艺人,召集群众,张建旺开始了规模化、标准化制作布老虎。

  根据风俗,张建旺把布艺老虎分为镇宅祛邪的 “威风虎”、看门守户的“招财虎”、化难呈祥的“吉祥虎”等。其制作之精美,工艺之细腻,用色之讲究,种类之繁多,令人叹为观止、啧啧称赞。

  张建旺告诉记者:“制作布老虎工艺非常复杂,需要15道工序,考验的是人的 ‘综合实力’,画布样、上颜色、画虎纹凭的是美术功底,缝布面、镶耳朵、绣眉毛靠的是扎实的针线活儿,而填里料则完全靠力气,所以要做好一个布老虎,必须要体、美、劳兼具方可。”

  “我们锦绣坊布艺老虎的款式样数、工艺精美程度在全国来说都是一流的。以前总是在山西周边做一些宣传、销售,就比较满足了。但是,我参加过几次展会后发现市场还很广阔的,不管是上海、南京等南方地区,还是港澳台,人们对根祖文化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。”张建旺对企业的发展,充满了信心。

  本报记者 崔如意

  在崖柏枯根上演绎鬼斧神工

  9月9日,当笔者走进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会阳泉展厅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崖柏根雕,正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,《九龙闹海》《藏孤救赵传千古》《笑口常开》《哪里有难哪有我》……这些艺术作品有人物形象、飞禽走兽、花鸟鱼虫,也有神话传说,其表现手法千姿百态,特别是一些根艺作品上篆刻了诗文、名言、警句等,更加提升了其艺术的表现力,而这些作品均出自盂县民间根艺大师高建国之手。

  根雕艺术俗称根雕,简称根艺,是一门利用自然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,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,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。年过花甲的高建国向笔者讲述,他自幼就酷爱雕刻艺术,十六七岁便开始刻印章和毛主席头像浮雕,并喜欢上了书法、绘画、奇石、根艺、古建彩绘,从1991年开始正式根艺创作。

  笔者在现场注意到,高建国的根艺作品十分注意在根节疤瘤上,曲节纹理上做文章,找亮点,尽量做到“巧用”“妙用”,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自然赋予鬼斧神工造化的奇木天然韵味,尤其在木质选材上和人物的喜怒忧伤表情上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。

  “为什么会从事根雕事业?”朴实、干练的高建国说:“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,我就是喜欢这个,好多次都是自己出去挖树根、找素材,看到有合适的柏根就自己带回去,然后再经过去皮、构思、雕刻、打磨、上色等工序进行加工,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,才能完成一件作品。”笔者在现场还了解到,现在高建国已在盂县县城开了自己的门店,从2012起每逢遇到像文博会这样的盛会,他都会带上自己精心雕刻的这些作品展示,让更多的人了解根雕、欣赏根雕,如今他的作品已开始渐渐打开了市场。

上一条:民族民间工艺品在悉尼掀起“多彩贵州热” 下一条: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精彩创意扮靓展会